三。使 用 方 法
1、對試件的要求:
(1)試件三塊為一組,其中兩塊厚,一塊薄。試件的長和寬一般等于或大于薄試件厚度的8倍,厚試件和薄試件厚度比應為3:1,通常試件尺寸為: 薄試件一塊20×20×(1.5~3)cm
厚試件兩塊20×20×(6~10)cm
若知材料導溫系數時,薄試件厚度可按下列數值選用:
材料的導溫系數: 薄試件的厚度:
a(m2/h) δ(mm)
≤1×10-3 15~20
≥1×10-3 20~30
(2)一組試件必須為同一配比,其容重差應小于5%;
(3)試件兩表面應平行,且厚度應均勻。薄試件平面度應小于試件厚度的1%。各試件的接觸面應平整且結合緊密;
(4)粉狀材料用圍框的辦法按上述要求處理;
(5)考慮材料的不均勻性,每種材料應取樣3~5組。
2、試件的預處理:
(1)測量干燥條件下導熱系數時,試件應根據材料本身的技術規定在不同溫度條件下進行干燥處理至恒重;
(2)測量不同含濕狀況下的熱特性時,應將干燥試件培養至所需濕度后,放在密閉容器兩天以上,再進行測試,要求一組試件的濕度差小于或等于1%。
3、測試前的準備工作:
(1)將冰瓶裝入冰水混合物,熱電偶冷端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2)開啟電源開關。
(3)稱三塊試件的重量、測量其尺寸,計算出密度;
(4)將試件放在試件臺上,放入熱電偶及加熱器,熱電偶的結點放在試件的中心,然后夾具將試件夾緊。對于受壓易變形的試件,應采取措施,防止試件變形;
(5)試件的初始溫度在10分鐘內變化小于±0.05℃,并且薄試件上,下表面溫度差小于0.1℃時,可開始試驗。
4、手動測量步驟:
(1)記錄上表面溫度E′0 ,下表面溫度E0。
(2)根據加熱器、試樣厚度、試樣密度選取合適電壓(參看后面注意事項5),調節電源上的旋鈕,到合適電壓,按OUT ON/OFF開關,輸出電壓,并同時開啟計時開關。
(3)記錄加熱器的功率值為W(電源顯示屏上讀數據)。
(4)當加熱時間為4~5分,并且θ(0,t1)≥10℃時,記錄時間為t1及下加熱面熱電偶溫度值為E1。
(5)當上表面熱電偶溫度比E0高出相當于1~2℃時,記錄計時器讀數,即時間t′,而熱電偶溫度值為E′,此時,要求:t′與t1的間隔時間小于或等于1分鐘;
(6)按OUT ON/OFF開關,并同時記錄計時器讀數,即時間為t2,時間t2可以等于t′也可大于t′。當t2>t′時,要求t2與t′之間的時間間隔不超過30秒;
(9)由于加熱停止,熱源面上的溫度逐漸下降,待t3比t2長3~5分鐘后,記錄計時器的讀數即時間t3,而加熱面熱電偶溫度值為E2。
一次試驗結束,拆卸試件,并裝入密閉容器中,待四小時后,按上述試驗步驟再進行第二次試驗。
四。測量結果的計算
1、試件容重按下式計算:
p=g/v (kg/m3)
式中: g—試件重量(kg)
v—試件體積(m3)
2、試件的重量含水率:
g2-g1
W2 = ———— (%)
g1
式中: g1—干試件重量(kg)
g2—濕試件重量(kg)
3、材料的導溫系數,導熱系數及比熱分別按下列幾式計算:
(1)函數B(y)值:
θ′(x,t′)
B(y)= ————————
θ(0,t1)
(2)導溫系數:
d2
根據B(y)查表得y2值,則:a = —— (m2/h)
4t′y2
(3)導熱系數:
Q√a(-)
入= ——————————— (w/m.k)
θ(0,t3)
(4)比熱:
3.6入
C = ———— (kJ/kg.k)
a.p
式中:θ′(x , t′) t′—薄試件上表面過余溫度℃,及相對應的時間h;
θ(0, t1) t1—升溫過程中熱源面上的過余溫度℃,及相對應的時間h;
θ(0, t3) t3—降溫過程中熱源面上的過余溫度℃,及相對應的時間h;
t2—關閉熱源的時間h;
P—三塊試件的平均容量kg/m3;
d—薄試件的厚度m。
Q—加熱器的功率W/m2,按下式計算;
W
Q = ——
S
式中W —加熱器的功率W(電源顯示屏上讀數據)。S—加熱器的面積m2
蓄熱系數計算公式已經編入軟件程序。